本書匯集沈福偉先生有關中外海上交通、交流的25篇學術論文,分為“航海天地篇”“海上交流篇”兩大部分,以詳實的史料和豐富的文物、遺跡材料,從不同角度梳理、揭示了中國人自3000年前起就持續(xù)不斷地深入海洋探索、發(fā)展遠洋航業(yè)的波瀾壯闊的歷程,批駁了西方傳統(tǒng)史學關于“中國人不善于航海”“中國人不是航海民族”的謬論,對我國當下“
本書是一本文史方面的學術論文集,作者們從各自熟悉、擅長的研究領域,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進行深入挖掘和闡述,并整理了相關古籍和文獻,對讀者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見解深刻,立足江南文化和傳統(tǒng)中國文化,具有較高學術價值,是研究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古代史不可或缺的學術著作。本書主要內容側重于傳統(tǒng)中國經濟、社會、文化等各個方面
《中國考據學》是武漢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于2023年起創(chuàng)辦的連續(xù)性學術集刊?锢^承章黃學派強調文獻基礎、重視小學根柢的學術特色,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文化方針,以崇實、專精、創(chuàng)新為宗旨,廣泛吸收有關古典考據學的各類優(yōu)秀成果,以文會友,促進學術信息的分享交流,為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服務
“中國常識”經典系列第二種《中國歷史常識》從民族起源開始,敘述歷朝歷代史事直至民國開創(chuàng),濃縮中國五千年歷史于一書,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用白話文寫成的中國通史。呂思勉是一位在通史、斷代史和專史等諸多領域里都作出重大貢獻的歷史學家,其史學研究通貫各時代,周瞻各領域,長于綜合研究和融會貫通,國學基礎深厚,治史意趣生動。
石敬瑭起兵如何獲得勝利? 韓熙載只會畫畫嗎? 千古詞帝李煜的家族經歷了怎樣的故事? ………… 《蔡東藩中國通史?五代篇》(插圖版)通過六十余個故事,近百幅插圖生動講述了五代十國從朱溫篡唐開亂世到趙匡胤黃袍加身五十余年間的動蕩歷史。 內容囊括文學、史學、哲學等知識,附有生僻字注釋注音、成語歸納整理、關鍵人物與重
《國際漢學研究通訊》是由北京大學國際漢學家研修基地主編的綜合性學術集刊,是中外學者溝通交流的學術平臺。《通訊》側重介紹國際漢學界在中國傳統(tǒng)人文學科領域的研究動態(tài),收錄相關專業(yè)的新近研究成果,涵蓋中國文學、文獻、歷史、考古、藝術、中西交流等多個領域。基地主任為袁行霈教授,編輯委員會主任為北京大學歷史系榮新江教授,委員來自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在人類文明史上具有獨特而重要的地位!吨腥A文明探源論叢》(第二輯)在2023年出版的《中華文明探源論叢》(全三冊)的基礎上,進一步聚焦了中華文明起源、發(fā)展、路徑、模式、要素、成果、理論、制度、禮儀等重大問題;從理論層面總結了新石器時代晚期文明發(fā)展的整體趨勢、環(huán)境因素
本報告是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課題組發(fā)布的第10本分析中國世界文化遺產年度保護研究狀況的報告,由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科研人員、文化遺產領域專家學者、遺產地專業(yè)人士共同編寫。本報告指出,在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引領下,2023年中國世界文化遺產事業(yè)緊圍繞國家的重大戰(zhàn)略和需求,開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實踐活動。同時,報告也揭示了我國世界
本書是一部聚焦于將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融入現代素養(yǎng)課堂的研究和實踐的著作。本書深入剖析了傳統(tǒng)文化的內涵與價值,闡明其在學生品格塑造和行為引導中的重要作用,書稿結合現代教育理念,針對小學各學科素養(yǎng)課堂教學,提出了一系列創(chuàng)新性的教學策略和方法,提供了豐富的案例和實證研究,展示了如何在學科教學中有效融入傳統(tǒng)文化,使學生在學習過程
二十世紀,無疑是中國學術與思想的一個高光時代。可謂,群星璀璨。當人們抬頭仰望時,清晰可見其中的五顆耀星,他們是:梁漱溟、馮友蘭、張岱年、季羨林、任繼愈五位鴻儒碩學。敬觀五位老先生的人生經歷,我們可以發(fā)現兩個最重要的交集點:一是都曾經在北京大學工作,二是共同發(fā)起創(chuàng)建中國文化書院。今年正值中國文化書院創(chuàng)建四十周年,書院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