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中國共產黨(中學版)》上輯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我和姥爺有個約定: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瀏陽河彎過了幾道灣:橘子洲頭:青春燃燒的“五四”:星星之火在這里點燃:廣州1923年夏天:湘贛邊界的金秋:鼓角旌旗井岡山:萬木霜天紅爛漫:上輯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我和姥爺有個約定: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瀏陽河彎過了幾道灣:橘子洲
本書全面反映了松江90年黨的發(fā)展歷史,生動地記述了松江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艱苦奮斗的歷史和令人鼓舞的豐功偉績。
本書反映了黨領導西藏各族人民進行革命和建設、實行改革開放、推進西藏發(fā)展進步波瀾壯闊的歷史,展示了中國共產黨為西藏各族人民牟利造福的豐功偉績。
為了進一步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認識黨的光輝歷史,宣傳黨的偉大成就,幫助廣大青少年認識黨、了解黨、走近黨,在“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寶貴精神財富的感召和指引下茁壯成長,江蘇省教育系統(tǒng)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會同鳳凰出版?zhèn)髅郊瘓F江蘇美術出版社,組織專家、學者和一線教師,精心編寫了《建黨大業(yè)(
《中國共產黨歷史·第1卷(1921—1949)(套裝上下冊)》包括了:鴉片戰(zhàn)爭后的中國社會和國際環(huán)境、鴉片戰(zhàn)爭與近代中國社會的演變、辛亥革命及其后的中圍政治、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和無產階級隊伍的壯大、新文化運動的興起、二十世紀初的國際環(huán)境等內容。
新中國成立前夕的國際環(huán)境和黨制定的外交方針、對外關系的初步展開、廢除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特權、締結《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解放全國的勝利進軍、地方各級人民政權的建立、西藏的和平解放、大規(guī)模的剿匪斗爭等。
《中國共產黨歷史(第1卷)(上下)》介紹了1921~1949年我們黨走過的光輝歷程,共分五編,“中國共產黨的創(chuàng)立”、“黨在大革命時期”、“黨在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黨在全民族抗日戰(zhàn)爭時期”、“黨在全國解放戰(zhàn)爭時期”。
《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二卷,是繼《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一卷出版以來的又一部中國共產黨歷史基本著作,反映的是中國共產黨1949年—1978年的歷史。這是一段波瀾起伏的歷史,是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艱辛探索中國自己的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該書的編修,始終以歷史決議為指導,以新時期黨歷次代表大會和中央全會有關黨的歷史的
鴉片戰(zhàn)爭后的中國社會和國際環(huán)境、五四運動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建初期的活動、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建立和革命新局面的形成、五卅運動和大革命高潮的興起、北伐戰(zhàn)爭和革命力量的發(fā)展、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破裂和大革命的失敗、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的斗爭、黨為復興革命運動的艱苦斗爭、革命運動的曲折發(fā)展和紅軍三次反“圍剿”斗爭的勝
1935年10月,中央紅軍經過二萬五千里長征,到達西北革命根據(jù)地。從此,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黨中央在這里戰(zhàn)斗和生活了13年。延安和陜甘寧邊區(qū)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的領導中心、解放戰(zhàn)爭的總后方、萬眾矚目的革命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