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主要從地熱的來源、地熱系統的分類、地熱能源的分類、地熱能源工程開發(fā)利用現狀、地熱能源工程開發(fā)利用的關鍵技術、地熱能源工程開發(fā)利用的環(huán)境問題、地熱能源工程開發(fā)利用的國際實踐、地熱能源工程開發(fā)利用的策略探討等方面進行了較為深入系統地論述。
本書結合作者近年來在巖土地震工程領域的研究成果,較為系統、全面地介紹了部分常用的基于地震動觀測記錄提取原位場地信息與標定設計反應譜的方法,對比分析了各方法的特點,詳細介紹了作者在水平與豎向地震動設計反應譜、水平與豎向場地反應等方面取得的相關研究成果。全書從巖土工程學和地震學角度出發(fā),圍繞兩個重要科學問題:局部場地對 地
地球生命小史
如果將地球46億年的歷史展現在鐘表盤上,人類竟然在最后一分鐘才出現!地球是如何從茫茫宇宙的一片死寂變成如今這顆生機勃勃的星球?本書是知乎人氣答主地星引力的作品,書中按照地質紀年的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顯生宙,將地球的演變分為四章,講述從地球誕生一直到人類第一次核爆炸發(fā)生過的具有里程碑意義的32個重大事件,完整地呈現了
本書針對地震活動前的地殼形變觀測等相關問題展開研究;分析了應變固體潮、氣溫、氣壓和鉆孔水位對鉆孔應變觀測的影響;利用最小噪聲分離、希爾伯特黃變換、變分模態(tài)分解的方法去除影響因素;采用瞬時能量計算、主成分計算的方法提取鉆孔應變數據異常;通過地震前兆判據、隨機時間對比及多臺站對比分析等手段分析提取到的異常與地震之間的關聯性
在1966年3月8日至29日的21天的時間里,邢臺地區(qū)連續(xù)發(fā)生了5次6級以上地震,這一地震群統稱為邢臺地震。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發(fā)生在我國人口稠密地區(qū)、造成嚴重破壞和人員傷亡的第一次大地震,共有8064人喪生、38000余人受傷,受災面積達23000平方千米,在國內外引起巨大反響。為紀念這次地震,作者特別邀請196
本書以圖文并茂形式有側重地講解地震防災避險知識、自救互助知識和應對地震次生災害問題。全書以地震為主線,從學習防震減災知識、掌握地震防災避險常識、開展減災避險救護、防范地震次生災害,做好家庭防震避險等角度全面闡釋了低著防災避險知識,進而全面提升大眾的地震防災避險能力,做到科學避災、有效避險。本書作為一本宣傳手冊,其出版將
本書在綜述中朝克拉通東部已有的地質、地球物理研究基礎上,系統總結了深地震測深成像方法的基本原理、詳細闡述了全球現有核爆源深地震測深剖面成像的結果及認識;并重點基于全國寬頻帶固定地震臺站及部分流動臺站所記錄的朝鮮第六次核爆波形數據,利用深地震測深方法,開展中朝克拉通東部殼幔精細結構成像工作。本書為認識中朝克拉通“破壞”的
《地熱鉆完井工藝技術》是新時代地熱能高效開發(fā)與利用研究叢書的一個分冊。本書系統性闡述了中淺層、中深層、超高溫等不同溫度條件下的地熱系統的鉆完井技術,儲層保護與增產技術,增強型地熱鉆完井技術,固井套管與水泥技術,超高溫的軌跡測控技術,地熱鉆完井HSE技術,設計與施工管理要求,主要復雜情況與事故的預防與處理等,還給出了典型
本書總計九章,圍繞全球重力研究地球結構和重力勘探兩個主要方面來進行重力相關知識的全面歸納和總結。建立了完善的、理工融合的研究體系。重力學重點闡述重力場模型、重力場特征、重力場作用等,重力勘探圍繞衛(wèi)星、航空、海洋、陸地重力測量裝備、資料整理方法、重力異常正演等進行了系統的介紹。本書對于重力學理論與重力勘探的內容對應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