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普及性的文集。內容包括沈家本生前的逸聞軼事,以及沈家本在枕碧樓的一些活動和關于沈家本后人的記載介紹;包括與沈家本先生相關的清末司法改革事件,如翻譯西律的情況、創(chuàng)辦法律學堂、籌建大理院等;包括對沈家本著作和詩作的品讀、簡析。把法學家沈家本從學術的金字塔中解放出來,普化在讀者面前,使讀者能夠了解這位身懷家國之情、立
本書稿是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主辦的學術性連續(xù)出版文集,本書稿作為北師大120周年的校慶獻禮之作,集中探討恢復性司法在我國的引入、發(fā)展和前景、近代法律史中的“習慣”問題的問題、作為家庭美德的孝道在民事司法實踐中的運用、智慧法院系統中算法的法律依據及其獲得方法、民國時期斬首刑的法外運用、德國聯邦憲法法院關于《航空安全法》違憲
本書立足本科教學,主要內容涉及法學、法理學、純粹法理學的研究對象、基本內容和學科地位;法的含義、特性和功能;法律的核心內容(權利、權力、義務和責任)和本位問題;法律的形式結構(法律要素、法律淵源、法律分類、法律體系);法律主體、法律行為與法律程序;法律創(chuàng)制與法律效力;法律實施(法律執(zhí)行、法律接受、法律關系);法律救濟(
書稿共包括11篇文章,分為四個欄目,文章內容涉及涉外法治人才培養(yǎng)、民法中的意思表示、破產抗辯、審前未決羈押等。具體而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研究欄目下包括兩篇文章,分別為《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涉外法治人才培養(yǎng)》《民事裁判文書援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困與解》。民商法研究欄目下包括三篇文章,分別為《公司外顯型要件的概念證成
當前以權利為本位的理論研究主要在“權利與義務”“權利與權力”“權利與正義”“權利與權利”“權利(正當)與善”等關系框架中展開。然而,學界有關權利的理論界說對理論所依據的前提預設及其存在的問題并沒有進行批判性反思,從而遮蔽了權利話語得以生發(fā)和權利問題得以解決的復雜性。本書主要就權利和義務、權力、權利、正義、善等基本法律和
“法學概論”是為高等院校非法學專業(yè)大學生開設的法學基礎課程。經過30多年的教學實踐,編者不斷探索“法學概論”課程的體系設計、內容安排、教學模式、方法和理念,針對非法學專業(yè)學生特點,精心組織《法學概論》教材的編寫。目前,《法學概論》已成為廣受歡迎的法學普及類教材和讀物。本次再版,除保持之前版本的特色和優(yōu)勢外,修訂重點在于
本書是認知智能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學術英語概要寫作質量評價量表的效度驗證”相關成果。以語篇信息理論為理論依據,旨在探索法律專業(yè)人士在閱讀法律文本時查詢信息的規(guī)律,并用計算機模擬實現。構建了宏-微觀以及同-異類文本兩個維度,運用語篇信息分析,詳細描述了不同類別法律文本之間的信息相似性和差異性;探討了語篇信息的預處理規(guī)
全書共約25萬字,除緒論和結語外分為五章,分別為國際法上中西法律文化沖突的歷史源起、中國應對中西法律文化沖突的國際法實踐、中西法律文化沖突在當代國際法領域中的突出表現、全球化背景下中西法律文化沖突、解決國際法領域中西法律文化的關鍵。第一章研究國際法上中西法律文化沖突的緣起,分析中國傳統國際秩序觀與近代國際法價值觀的主要
本書是由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主辦的法學集刊,是一個由光華法學院青年學者主持的法學學術共同體平臺,目前一年擬出2輯。本書以文章集結的形式,通過書面交流,傳播法學學術和法治文化、推動法學理論和法律實務溝通與交流、促進法學教學和科研發(fā)展。本書以光華法學院學者為核心,以優(yōu)秀青年學者為主要力量,匯聚中外法學名家,圍繞法學前沿與熱點
本書是一部針對法律人類學基礎知識和學習方法的入門指南。在法律人類學逐漸受到重視的今天,“什么是法律人類學”也就成了所有想要了解法律人類學的人首先要關注的問題。為了更好地回答這一問題,本書共分為六個專題,分別是“為什么要學習法律人類學方法”“什么是法律民族志”“什么是田野調查”“什么是擴展個案”“什么是日常個案”“從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