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記錄王陽明思想的問答語錄和論學書信集,集中體現(xiàn)了陽明心學的核心觀點,是了解陽明心學經(jīng)典的必備入門書。曾國藩、孫中山、梁啟超、錢穆等人都對《傳習錄》推崇備至。本書以“原典重現(xiàn)”“重點注釋”“白話譯文”“深度解讀”為體例,對每一篇加以詳細注釋、翻譯,解讀,引經(jīng)據(jù)典,融匯了大量古今經(jīng)典案例,深入解讀原著,助讀者更好地
本書為“中國古代經(jīng)典譯注”系列圖書之一!秱髁曚洝肥敲鞔軐W家王陽明的語錄和論學書信的集結(jié),是陽明心學的經(jīng)典之作,也是儒家思想寶庫中的瑰寶。本書對原著內(nèi)容做了全面而細致的解讀與賞析,旨在幫助讀者跨越時空的界限,深入理解王陽明心學的核心思想。書中不僅涵蓋了王陽明關于“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哲學命題的深刻闡述,還
《清代陽明學文獻叢刊》系《王陽明全集》《陽明后學文獻叢書》的延續(xù),系對1644至1911年清朝年間公開出版的陽明學文獻集成出版,這在學術界系首次對清代陽明學文獻的大規(guī)模匯編出版。主要收錄四類文獻,一是清代陽明者學者的基本文獻,如黃宗羲《明儒學案》、毛奇齡《王文成傳本》、邵廷采《姚江書院傳》《明儒王子陽明先生傳》、李紱《
本書包括原文和譯文,原文為明代理學家羅欽順所著,全書共7卷。此書仿照張載的《正蒙》的方式寫成,書名取自《論語》“困而知之”一語,意為苦心鉆研所得。此書完成于作者一生中的最后20年,是其哲學思想的總結(jié)。由于此書經(jīng)過長期“研磨體認”,批判了佛教唯心論和王守仁的良知說,改造了程朱理學,因此,對于明清之際唯物主義思潮的興起起了
本書十六卷,是黃綰的各類詩文著作選集!毒免窒壬倪x》中有不少詩文系黃綰晚年隱居翠屏山時所作,對全面了解黃綰晚年的學術交游、思想變化頗具文獻價值。
本書為方以智及其桐城方氏學派研究領域?qū)W術成果的論文集,是該領域最新成果的集中展示。其內(nèi)容涉及方以智著述的輯佚考證,包含了對方以智以及方氏學派的學術思想進行多學科的綜合研究,對其在中國哲學史、思想史、文化史上的地位、影響以及現(xiàn)實意義和價值的評價與總結(jié),對創(chuàng)造性轉(zhuǎn)化該學派的學術成果的探討,展現(xiàn)了其作為安徽歷史文化遺產(chǎn)重要內(nèi)
這是一部明代人物傳記。本書通篇講述了明代思南籍人物李渭的生平故事、個人成長經(jīng)歷,以及一生勤奮好學的優(yōu)秀品質(zhì)。李渭十歲前,在父親指導下,養(yǎng)成勤奮好學的習慣,師從多家,后來著有《先行錄》,提倡以行為先,明確了一切真知,源于實踐,創(chuàng)立了“以仁為本,以行為先”思想體系,被朝廷認為是“通才”,個人立德、立功、立政、立教、立言均堪
本書以王廷相氣論思想個案為中心,試圖通過此個案研究指出,王廷相儒者身份及其問題意識在于追求“道真”,其氣論思想的特色在于元氣論及其氣種說。與此同時,他通過對程朱理學的批判闡發(fā)了一些獨特的觀點,建構(gòu)了明代儒學的某些新面向。更重要的是,王廷相氣論思想與明清儒學及其氣論發(fā)展有著重要關聯(lián)。由此,氣論與儒學的交互構(gòu)成理解王廷相氣
本書共上中下三卷。記載有關“致良知”“知行合一”等論點的問答。內(nèi)容包括:徐愛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