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旨在以古希臘思想中的醫(yī)哲互動以及現代哲學對于身體的關注為背景,以技藝(technē)與身體(sōma)兩個概念的演變、發(fā)展為主線,對斯多亞派的修身學說的哲學基礎、基本方法以及思想遺產進行系統研究。為此,它一方面基于早期希臘醫(yī)學文本考察了身體如何被“發(fā)現”,進而成為倫理關心的對象的過程,另一方面則透過古希臘哲學中的醫(yī)
《基本原理》展示了現實中所有領域的演變理論,是斯賓塞哲學理念的系統體現。全書分為上下兩篇,上篇共五章,下篇共二十四章。在書中,斯賓塞將客觀外在分為“不可知之物”和“可知之物”兩個層面,可知之物為現象,不可知之物為本體。上篇論述不可知之物。下篇論述可知之物,主要闡釋了現象世界的進化論觀點。
本書深入細致闡釋了意大利十五世紀的重要思想家洛倫佐·瓦拉如何以語文學、修辭學和辯證邏輯學研究為手段,從理論層面上賦予“快樂”一詞以全新的含義,從而構建起一種將“人”、“天主”和“自然”兼容并包的全新倫理體系。專著的正文由六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洛倫佐·瓦拉與他的《論快樂》”)對瓦拉的生平經歷、主要成就、歷史地位及《論快
本書是意大利著名古希臘哲學家卡羅·納塔利教授關于亞里士多德及其學園的研究。納塔利教授對紛繁復雜、充滿爭議的亞里士多德生平資料做了全面、詳盡、深入的分析,向我們展示了亞里士多德傳奇的一生,也展示了亞里士多德創(chuàng)辦的呂克昂學園的基本構成、教學活動與早年傳承。作者認為,亞里士多德的生平與思想之間有著重要的關聯,可以相互說明;亞
理解與建構:雷蒙·阿隆的歷史哲學
為什么我們非要相信上帝死了?可以承認傳統道德只是有用的錯誤嗎?是權力意志原則導致大屠殺的嗎?科學知識的局限在哪里?人類是徹底進化了,還是剛剛開始進化?尼采對人類心理學、道德、宗教及權力非同一般的分析,在今天看來仍相當有洞察力,存在主義、心理分析、符號學、后現代主義在他的著作中都被清楚地預見。盡管尼采的幾種重要理論令人困
《論悲劇》,是德國著名存在主義哲學家雅斯貝爾斯的著作,又譯《悲劇的超越》、《悲劇知識》等,是雅斯貝爾斯后期代表著作五卷本哲學大著《論真理》第三部真理的第三章真理存在的終結之節(jié)譯,是《論真理》前兩卷基礎篇的應用之作!墩撜胬怼穼懹谘潘关悹査构畔≈辏遣盔櫰拗疲瑑A其畢生之學,系統性很強,論述嚴謹,用詞精確!墩摫瘎 芬
興起于近代西方的啟蒙思潮,一方面打破了傳統,另一方面卻讓一切堅固的東西煙消云散。是非善惡的界限日益模糊,任何生活方式都變得可以接受,卻也讓人們無所適從,生存的意義成為一個巨大的問號。 偉大的德國哲學家尼采,就替人類接過了這一問號,并在《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這部哲學小說中,向世人給出了答案。通過主人公查拉圖斯特拉的漫游
章太炎是中國近代首屈一指的國學大師,而其早年當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亦積極向東西洋學習,大量接收、引介西方思想與學術,或批判,或吸收,融會貫通,從而形成了個人的思想體系。他不但大量閱讀西學、日本著述,還親自動手翻譯西方重要著作,他與曾紀澤之子曾廣銓合譯的《斯賓塞爾文集》即是其中之一。對此,以往學界研究較少,也影響到我們對
盧梭的該名作闡釋了“社會契約”這一在當時頗為激進的思想,即個人與社會秩序之間的一種交換關系。如果人們隨心所欲,僅僅憑著自身的正義感行事,那么他們也很容易受到社會混亂和暴力的侵害。為了避免這一切,盧梭提出,人們應該同意放棄部分自由,從而獲得社會和政治團體的保護。但是,只有當社會是由人民的共同需求和愿望所引導,并且這個社會